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相关新闻 >
霍勇教授当选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
发布日期:2015-08-27浏览次数:字号:[ ]

  6月4日,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ardiologist,WACC)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首个世界华人专科医师协会——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成立,介绍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的筹办过程及工作展望。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作为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2014年9月,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在澳门成立,霍勇教授当选为副会长。协会成立后,霍勇教授会同全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领袖共同规划成立心血管分会。在霍勇、葛均波、韩雅玲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8位核心发起人的共同努力下,40余位世界各地的华人心血管医师代表,经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批准,成立了首个世界华人专科医师协会——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

  2015年5月28日,9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齐聚香港,见证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成立大会的召开,霍勇教授被推选为首任会长。霍勇教授表示,WACC成员将更多地通过学术交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在成立大会上,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对WACC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是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科分会,为世界范围内广大心血管华人医师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希望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在第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世界心血管领域华人医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促进祖国和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医疗水平的提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健康报》、《医师报》、“好医生”网站、医脉通等二十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说:“中国作为大国的世界地位凸显,华人根系祖国。华人心血管医师秉承报效祖国,为中国心血管学科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并致力于全球的心血管学科发展。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的成立,将团结和组织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各国华人心血管医学组织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开展心血管科研、积极宣传华人心血管医师中的优秀典范、帮助落后国家或地区华人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等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人类寿命影响巨大。数据显示: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48%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其每年导致全球超过1700万人死亡。预计到2030年,因此死亡的人数将上升至2300万。在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数量同样巨大。心血管疾病也已成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据估计,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这意味着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

  霍勇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负担,在中国也非常突出。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心血管临床诊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原创性科研在不断提升,相关卫生政策也更加合理。但我们的学科建设,中国心血管医师的成长和培养,仍需努力,尤其在科研、临床和学术交流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霍勇教授指出:“WACC集结了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的资源,凝聚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力量,因此可以更好地交流专业领域的进展、地区实践,共同协作科研,取长补短,发挥华人人群的整体优势和各区域优势。”为此,WACC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心血管疾病基础、临床、预防及管理的培训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

  二、建立全球华人重要心血管疾病及其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和随访信息系统,进行年度情况分析,发布华人心血管疾病防治报告,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流行和发展趋势;

  三、帮助政府制定心血管病防治规划,开展有关心血管病防治的政策研究,编制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

  四、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探索适宜华人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将通过自身力量,关心和帮助落后地区,提高当地的心血管临床科研水平以及服务当地的民众。此外,通过官方网站(www.wwacc.org,预计6月底上线)来增进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的互动交流;创办Cardiology Plus 专业杂志,发表全世界华人的临床研究,促进华人临床实践的交流、介绍华人医疗模式等。

  (北大医院 韩晓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