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相关新闻 >
人民医院陈红教授荣获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发布日期:2015-08-27浏览次数:字号:[ ]

  2014年12月7日,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揭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教授荣获“2014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该奖项现已成为中国生命化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今年首次将评选范围扩大到临床医学研究,全国共有三位临床学者入选,陈红教授成为第一批获此殊荣的临床学者。陈红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对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深厚的临床造诣,并一直积极开展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华预防医学奖等奖励。

  2014年12月7日,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礼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桑国卫副委员长、十一届全国政协王志珍副主席出席颁奖典礼,并高度肯定了该奖项在奖励中国医药研发领域在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对于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由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权威评审专家的严格评审,本届共有18位杰出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有3位临床学者。

  陈红教授围绕“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积极开展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在中国人群的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发、以及冠心病早期救治的规范化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他汀类药物对中国人群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种适合中国人群的新型调脂方案,并首先证实新型调脂治疗方案—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药物和不同时间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她首先在国内发现他汀存在以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撤药综合征”,并明确其分子机制。陈红教授还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microRNA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率先建立基于循环microRNAs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方法,目前已经发现并鉴定出一组可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预警的循环microRNAs,为临床易损斑块的超早期预警、鉴别诊断和监测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同时在基础研究中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液循环中microRNA-19b表达水平上调最明显,并且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及促凝活性,从而有效发挥抗栓作用,并有望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型抗栓靶点。

  附:陈红教授简历

  陈红 博士 教授,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欧大学动脉粥样硬化学院院长;全国诊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等。

  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对常见及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诊疗。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在中国人群的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和规范化救治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在心血管领域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如Hypertension、J Mol Cell Cardiol、Am J Cardiol、Atherosclerosis等上发表多篇论著;主持编撰和翻译《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第二版)》、《临床血脂学-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和《哈里森内科学手册(第18版)》等9部学术专著;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中华预防医学科技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第十二届“吴杨奖”、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科研奖励7项。

  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的第一线,并对临床医学教育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先后2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教学奖励和荣誉10项。担任“2007年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的第一负责人。致力于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特别是在临床医学生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BMC Medical Education”等杂志上发表相关成果。主编的《物理诊断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同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60多名。

  近年来,开始致力于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将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应用于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在现代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体系、医务社工服务和临床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及其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荣获全国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2007年度中国十大管理英才”称号和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并且主持的中国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支持。

  (人民医院)

  编辑:韩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